電 話:18937133779
網 址:http://pomisthenewpink.com
郵 箱:zboao@qq.com
醫(yī)院會計檔案管理流程辦法
(一)加強對會計檔案的重視。醫(yī)院會計檔案的管理是醫(yī)院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應該加快對會計檔案建立一個專門的管理體制,這樣能夠有效地保證會計檔案不丟、不亂,同時能夠有效地進行數(shù)據的分析,同時檔案人員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還有就是要建立會計管理制度,將檔案進行合理的保管。
(二)加強會計檔案管理規(guī)范化。首先要讓管理人員對會計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利用等進行合理有效的學習,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要設立監(jiān)督機制,保證檔案的管理規(guī)范化。另外要對醫(yī)院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加快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
(三)設置獨立的會計檔案部門。為了醫(yī)院的長遠發(fā)展考慮,要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并且聘請專業(yè)的會計檔案管理人員,這樣能夠有效地對檔案進行管理,滿足檔案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加強會計檔案信息化建設。另外為了促進檔案管理的更加專業(yè),應當加快醫(yī)院會計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解決醫(yī)院會計檔案信息不斷增多的問題。同時醫(yī)院要對平時醫(yī)療器械、藥品采購等工作,完善配套的軟件管理系統(tǒng),這樣能夠及時地對信息進行維護,實現(xiàn)檔案的利用價值。
1、加強企業(yè)財務檔案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
軟硬件基礎設施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而其核心是檔案信息網絡。它是檔案信息傳輸、交換和資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規(guī)劃初期,應該由財務部門和檔案部門人員共同協(xié)商,分別從財務管理角度和檔案管理角度提出設計思路,考慮各方面的需要,從而避免在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空缺或重疊,提高效率。在財務軟件方面,應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實行電子簽單制度,建立和健全財務檔案管理責任制、電子文件簽入、簽出制、安全日志制,從而保障財務檔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過文件的人員。此外,為便于財務軟件升級,保證不同開發(fā)商提供的軟件能夠相互兼容,必須提高財務數(shù)據存貯形式的標準性、一致性和可續(xù)性。
2、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
所謂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如一個會計年度),把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所有會計數(shù)據拷貝(備份)存儲到磁性介質或光盤上,從而形成脫離于原計算機系統(tǒng)的會計檔案。財務部門應把財務數(shù)據的備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損壞后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最小的損失下恢復原有的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除了備份之外,還應收集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型號、存儲空間的大小、外部設備的配套類型等;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網絡操作系統(tǒng)以及漢字操作系統(tǒng);財務軟件的編程語言、數(shù)據庫系統(tǒng)類型;財務軟件的系統(tǒng)名稱、版本號;財務軟件的銷售與維護的名稱、地址、電話與聯(lián)系人以及與會計電算化軟件系統(tǒng)相配套的各種說明書及使用手冊。
3、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與保存
由于電算化會計檔案是存儲在磁性介質或光盤上的,根據這些信息載體的物理特性,在形成這些檔案時應準備雙份即采用“AB備份法”進行數(shù)據的備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檔案的時間與操作員姓名,貼上保護字樣,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以防止地震或火災等意外情況引起的整個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的毀滅與系統(tǒng)的不可恢復性。在保存這些檔案時應遠離磁場,注意防潮、防塵等。對采用磁性介質保存的檔案,還應定期進行檢查,定期進行復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質的損壞,而使會計檔案丟失,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
此外,還應注意電算化會計檔案與對應的財務軟件版本的一致性。因為在不同版本軟件下形成的會計檔案其會計數(shù)據的結構有可能不同,這就有可能產生會計檔案不能被調閱或者產生某些預料外的錯誤。因此,本文建議會計電算化檔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備份財務數(shù)據外還應保存對應版本的會計電算化軟件系統(tǒng)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顯然,其收集與管理工作也是比較艱巨的。
4、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整理和利用
電算化會計檔案通過整理有著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會計檔案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通過整理可以利用歷年的數(shù)據對本單位、本部門進行歷史會計數(shù)據的比較與分析,從而為企業(yè)或部門的決策者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另外還可以得出本單位、本部門,甚至某一地區(qū)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的發(fā)展情況與發(fā)展趨勢,使決策者在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行為規(guī)范,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我們還可以利用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數(shù)據設計出一些有利于管理與決策的數(shù)據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以實現(xiàn)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的再利用。在長期開展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隨著軟件系統(tǒng)的不斷升級,我們所調閱的會計檔案會有下述兩種情況:(1)所調閱的會計檔案的版本號與當前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版本號一致,此時只需將您所需調閱的檔案通過電算化軟件系統(tǒng)中的檔案調閱(或數(shù)據恢復)功能進行調閱即可;(2)所調閱的會計檔案的版本號與當前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版本號不一致,此時您只需在另外一臺電腦上安裝與此檔案相對應版本的電算化系統(tǒng),然后再進行調閱。
5、提高財務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
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斷完善、優(yōu)化的過程,始終要依賴于檔案人員素質的提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財務檔案干部隊伍,是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財務部門要補充具有計算機、通信、微電子等學歷背景的技術人員,逐步改變現(xiàn)有業(yè)務人員隊伍專業(yè)結構單一的情況,滿足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需要;加強財務檔案人員的繼續(xù)教育,以分層次、分階段和根據業(yè)務需要進行培訓為原則,著重加強財務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技術培訓及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的培訓,提高其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手段的意識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財務檔案管理人員的效績考核評價規(guī)定,對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強、成績好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進行表彰,激勵大家學信息化、用信息化。此外,還要對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檔案工作、財務管理工作知識和技能的介紹,使其了解財務檔案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更好地為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持。
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
(一)提高對于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
目前,事業(yè)單位普遍存在重視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程度不夠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有關部門一定要讓事業(yè)單位對于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識得到應有的強化,這樣事業(yè)單位對于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關注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單位領導一定要了解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在單位未來的發(fā)展和開展所有經濟活動的過程當中是多么的重要,讓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在事業(yè)單位財務工作方面的指導地位得到凸顯。事業(yè)單位還要讓財務檔案管理部門的員工擁有良好的財務檔案管理觀念,使事業(yè)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能夠在有關部門高度的重視的保證之下科學合理地發(fā)展下去。不僅如此,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還必須對財務檔案的管理高度重視,在整理財務檔案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必須要抱著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保證整理出來的財務檔案都是真實有效的,這樣才能保證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實現(xiàn)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事業(yè)單位要使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實現(xiàn)信息化的建設,就要在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建設完成以后,使構建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基礎設施完成建設以后,一定要將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運用到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當中。事業(yè)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在單位開展經濟活動的同時,必須對財務管理以及檔案管理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這樣在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才能夠捕捉到準確的財務信息并進行記錄,這樣事業(yè)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通過加強培訓來提高工作人員素養(yǎng)
在科學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日常生活當中許多方面的工作都已經實現(xiàn)了信息化的管理,事業(yè)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將來采用信息化的電子檔案管理模式也是大勢所趨。如果采用了電子檔案管理模式,那么還是靠原有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是不行的,事業(yè)單位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讓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參加?習電子檔案管理模式的培訓,使管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與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yè)能力都能夠實現(xiàn)質的飛躍。對于工作人員的培訓一定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際選擇培訓的內容,最終使事業(yè)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高。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會計檔案管理,有效保護和利用會計檔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tǒng)稱單位)管理會計檔案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會計檔案是指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等過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yè)務事項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各種形式的會計資料,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第四條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主管全國會計檔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會計檔案工作制度,對全國會計檔案工作實行監(jiān)督和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會計檔案工作,并對本行政區(qū)域內會計檔案工作實行監(jiān)督和指導。第五條單位應當加強會計檔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鑒定銷毀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技術和措施,保證會計檔案的真實、完整、可用、安全。單位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所屬機構(以下統(tǒng)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負責管理本單位的會計檔案。單位也可以委托具備檔案管理條件的機構代為管理會計檔案。第六條下列會計資料應當進行歸檔:(一)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二)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及其他輔助性賬簿;(三)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四)其他會計資料,包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及其他具有保存價值的會計資料。第七條單位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信息技術手段管理會計檔案。第八條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單位內部形成的屬于歸檔范圍的電子會計資料可僅以電子形式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一)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來源真實有效,由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和傳輸;(二)使用的會計核算系統(tǒng)能夠準確、完整、有效接收和讀取電子會計資料,能夠輸出符合國家標準歸檔格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設定了經辦、審核、審批等必要的審簽程序;(三)使用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tǒng)能夠有效接收、管理、利用電子會計檔案,符合電子檔案的長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電子會計檔案與相關聯(lián)的其他紙質會計檔案的檢索關系;(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電子會計檔案被篡改;(五)建立電子會計檔案備份制度,能夠有效防范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為破壞的影響;(六)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不屬于具有永久保存價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第九條滿足本辦法第八條規(guī)定條件,單位從外部接收的電子會計資料附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guī)定的電子簽名的,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第十條單位的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所屬機構(以下統(tǒng)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按照歸檔范圍和歸檔要求,負責定期將應當歸檔的會計資料整理立卷,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第十一條 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三年。臨時保管期間,會計檔案的保管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且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第十二條單位會計管理機構在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并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移交手續(xù)。紙質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保持原卷的封裝。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shù)據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臺一并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接收電子會計檔案時,應當對電子會計檔案的準確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進行檢測,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第十三條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利用會計檔案,在進行會計檔案查閱、復制、借出時履行登記手續(xù),嚴禁篡改和損壞。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一般不得對外借出。確因工作需要且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必須借出的,應當嚴格按照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會計檔案借用單位應當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會計檔案,確保借入會計檔案的安全完整,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歸還。第十四條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十五條各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原則上應當按照本辦法附表執(zhí)行,本辦法規(guī)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單位會計檔案的具體名稱如有同本辦法附表所列檔案名稱不相符的,應當比照類似檔案的保管期限辦理。第十六條單位應當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會計檔案進行鑒定,并形成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經鑒定,仍需繼續(xù)保存的會計檔案,應當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可以銷毀。第十七條會計檔案鑒定工作應當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牽頭,組織單位會計、審計、紀檢監(jiān)察等機構或人員共同進行。第十八條經鑒定可以銷毀的會計檔案,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銷毀:(一)單位檔案管理機構編制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列明擬銷毀會計檔案的名稱、卷號、冊數(shù)、起止年度、檔案編號、應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銷毀時間等內容。(二)單位負責人、檔案管理機構負責人、會計管理機構負責人、檔案管理機構經辦人、會計管理機構經辦人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三)單位檔案管理機構負責組織會計檔案銷毀工作,并與會計管理機構共同派員監(jiān)銷。監(jiān)銷人在會計檔案銷毀前,應當按照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所列內容進行清點核對;在會計檔案銷毀后,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名或蓋章。電子會計檔案的銷毀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子檔案的規(guī)定,并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會計管理機構和信息系統(tǒng)管理機構共同派員監(jiān)銷。第十九條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會計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會計憑證不得銷毀,紙質會計檔案應當單獨抽出立卷,電子會計檔案單獨轉存,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單獨抽出立卷或轉存的會計檔案,應當在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和會計檔案保管清冊中列明。第二十條單位因撤銷、解散、破產或其他原因而終止的,在終止或辦理注銷登記手續(xù)之前形成的會計檔案,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處置。第二十一條單位分立后原單位存續(xù)的,其會計檔案應當由分立后的存續(xù)方統(tǒng)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單位分立后原單位解散的,其會計檔案應當經各方協(xié)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處置,各方可以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單位分立中未結清的會計事項所涉及的會計憑證,應當單獨抽出由業(yè)務相關方保存,并按照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單位因業(yè)務移交其他單位辦理所涉及的會計檔案,應當由原單位保管,承接業(yè)務單位可以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對其中未結清的會計事項所涉及的會計憑證,應當單獨抽出由承接業(yè)務單位保存,并按照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第二十二條單位合并后原各單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續(xù)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單位的會計檔案應當由合并后的單位統(tǒng)一保管。單位合并后原各單位仍存續(xù)的,其會計檔案仍應當由原各單位保管。第二十三條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期間形成的會計檔案,需要移交給建設項目接受單位的,應當在辦理竣工財務決算后及時移交,并按照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第二十四條單位之間交接會計檔案時,交接雙方應當辦理會計檔案交接手續(xù)。移交會計檔案的單位,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列明應當移交的會計檔案名稱、卷號、冊數(shù)、起止年度、檔案編號、應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內容。交接會計檔案時,交接雙方應當按照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所列內容逐項交接,并由交接雙方的單位有關負責人負責監(jiān)督。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經辦人和監(jiān)督人應當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蓋章。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元數(shù)據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臺一并移交。檔案接受單位應當對保存電子會計檔案的載體及其技術環(huán)境進行檢驗,確保所接收電子會計檔案的準確、完整、可用和安全。第二十五條單位的會計檔案及其復制件需要攜帶、寄運或者傳輸至境外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二十六條單位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記賬的,應當在簽訂的書面委托合同中,明確會計檔案的管理要求及相應責任。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法律法規(guī)處理處罰。第二十八條預算、計劃、制度等文件材料,應當執(zhí)行文書檔案管理規(guī)定,不適用本辦法。第二十九條不具備設立檔案機構或配備檔案工作人員條件的單位和依法建賬的個體工商戶,其會計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鑒定銷毀等參照本辦法執(zhí)行。第三十條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檔案局,國務院各業(yè)務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負責解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1日財政部、國家檔案局發(fā)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會字〔1998〕32號)同時廢止。附表:1.企業(yè)和其他組織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2.財政總預算、行政單位、事業(yè)單位和稅收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已經財政部部務會議、國家檔案局局務會議修訂通過,現(xiàn)將修訂后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F(xiàn)對新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解讀如下:
一、修訂背景
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于1984年聯(lián)合發(fā)布了《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并于1998年對該辦法進行了第一次修訂?,F(xiàn)行《管理辦法》實施10多年以來,對于規(guī)范和加強單位會計檔案管理、促進會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等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計檔案的范圍內容、承載形式、管理方式、應用程度等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現(xiàn)行《管理辦法》的有關條款已經無法適應新情況和新變化,突出表現(xiàn)在:
(一)隨著各單位信息化水平和精細化管理程度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以電子形式產生和傳遞,并形成大量的電子會計檔案,需要予以規(guī)范。
(二)隨著經營管理對會計核算多維信息需求的增加,會計檔案數(shù)量大幅上升,檔案管理工作面臨著成本效率問題,會計檔案的保管形式需要進行變革。
(三)隨著我國會計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以及國家有關檔案管理標準的出臺或修訂,會計檔案的范圍、保管、利用、銷毀、交接等方面的規(guī)定,相應需要進行調整。
二、修訂的主要內容
(一)明確會計檔案的定義和范圍
現(xiàn)行《管理辦法》采用列舉的方式,提出了四類應當歸檔的會計資料,但未對會計檔案的內涵進行界定。列舉之外的其他會計資料是否應當歸檔,缺少相應的判斷標準,導致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的做法存在較大差異或者出現(xiàn)一些爭議。因此,根據《檔案法》以及相關制度辦法關于檔案的表述,修訂后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管理辦法》)對會計檔案進行了定義,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會計檔案是指各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yè)務事項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各種形式的會計資料”。
同時,根據《會計法》,《新管理辦法》對會計檔案的范圍進行了適當調整,規(guī)定會計檔案應該包括:
(1)會計憑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
(2)會計賬簿: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其他輔助性賬簿。
(3)財務會計報告: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財務會計報告。
(4)其他會計資料:其他會計資料,包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及其他具有保存價值的會計資料。
(二)明確電子會計檔案的管理要求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云計算時代的來臨,會計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電子會計資料正逐步取代紙質會計資料,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現(xiàn)行《管理辦法》規(guī)定“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應當保存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具備采用磁帶、磁盤、光盤、微縮膠片等磁性介質保存會計檔案條件的,由國務院業(yè)務主管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定,并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備案”。在信息化時代,電子檔案管理的法律規(guī)范和技術手段已經較為成熟,要求同時保存紙質和電子的會計檔案意義不大,也大大增加了檔案的管理成本。此外,所提的備案要求既有悖于國務院關于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精神,也并不符合目前實際的做法。
為此,《新管理辦法》刪除了備案的規(guī)定,并進一步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有效性和可替代性(對紙質會計檔案的替代),規(guī)定“單位內部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
(1)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來源真實有效,由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和傳輸;
(2)使用的會計核算系統(tǒng)能夠準確、完整、有效接收和讀取電子會計資料,能夠輸出符合國家標準歸檔格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設定了經辦、審核、審批等必要的審簽程序;
(3)使用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tǒng)能夠有效接收、管理、利用電子會計檔案,符合電子檔案的長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電子會計檔案與相關聯(lián)的其他紙質會計檔案的檢索關系;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電子會計檔案被篡改;
(5)建立電子會計檔案備份制度,能夠有效防范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為破壞的影響;
(六)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不屬于具有永久保存價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
滿足本辦法第八條規(guī)定條件,單位從外部接收的電子會計資料附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guī)定的電子簽名的,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相應地,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新管理辦法》對電子會計檔案的移交、銷毀、利用等也提出了有關要求。
(三)完善會計檔案的銷毀程序和要求
會計檔案的銷毀是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銷毀鑒定是銷毀的前提和基礎?,F(xiàn)行《管理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了會計檔案銷毀的具體程序,但未明確銷毀前的鑒定工作和有關責任,同時要求“單位負責人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銷毀的最主要責任歸于單位負責人。在實際工作中,為避免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和承擔的責任,對于已超過最低保管期限且符合銷毀條件的會計檔案,單位負責人一般也不愿輕易銷毀,會計檔案銷毀工作很難有效實施。因此,《新管理辦法》增加了銷毀鑒定的程序和要求,規(guī)定“各單位應當成立檔案鑒定委員會(或小組),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會計檔案進行鑒定,并形成會計檔案鑒定銷毀意見書。經鑒定,仍需繼續(xù)保存的會計檔案,應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可以進行銷毀?!?br>監(jiān)銷是保證銷毀工作按照規(guī)定程序和要求進行的一項制度安排。現(xiàn)行《管理辦法》規(guī)定,“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檔案機構和會計機構共同派員監(jiān)銷。國家機關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同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派員參加監(jiān)銷。財政部門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當由同級審計部門派員參加監(jiān)銷”。會計檔案銷毀屬于單位的內部管理事務,由內部相關部門進行監(jiān)銷已經能夠起到應有的監(jiān)督作用,國家機關銷毀會計檔案再由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派員監(jiān)銷,實際意義不大,也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為此,《新管理辦法》刪除了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派員監(jiān)銷的規(guī)定,同時進一步明確單位內部組織監(jiān)銷的有關要求,規(guī)定“單位檔案機構、會計機構、審計機構共同負責組織銷毀工作,并共同派員監(jiān)銷。電子會計檔案銷毀時,還應當由信息系統(tǒng)管理機構派員監(jiān)銷?!薄ⅰ氨O(jiān)銷人在會計檔案銷毀前,應當按照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所列內容進行清點核對;在會計檔案銷毀后,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名或蓋章?!?br>(四)結合實際需要完善或修改相關內容
一是延長會計檔案移交檔案機構(檔案工作人員)的期限。
現(xiàn)行《管理辦法》要求會計年度終了后,會計檔案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一年后應當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tǒng)一保管。實際工作中,很多單位會計機構的需要應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以及業(yè)務主管部門、審計部門、稅務部門等的檢查,通常近三年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需要隨時查閱。為減少審批手續(xù),提高工作效率,會計機構往往申請推遲檔案移交的時間。為此,新《管理辦法》規(guī)定,“屬于當年歸檔范圍的會計資料,一般應當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半年內,由單位會計機構向檔案機構或檔案工作人員進行移交。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由會計機構臨時保管的,應當經檔案機構或檔案工作人員所屬機構同意,且最多不超過三年?!?br>二是完善會計檔案利用的有關要求。
現(xiàn)行《管理辦法》規(guī)定,“各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不得借出”。實際工作中,在業(yè)務主管部門的檢查、國家審計部門的審計中或者出于司法需要,會計檔案會被借出。因此《新管理辦法》規(guī)定,“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一般不得對外借出。確因工作需要且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必須借出的,應當嚴格按照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
三是明確代理記賬中涉及的會計檔案管理問題。
近年來,我國會計服務外包發(fā)展迅速,很多小企業(yè)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因此,《新管理辦法》規(guī)定“單位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記賬的,應在簽訂的書面委托合同中,明確會計檔案的保管要求及相應責任”。
四是根據會計檔案的實際利用情況,將會計檔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五類改為兩大類,刪除了三年的定期保管期限類別,并相應調整了附表中的保管期限。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期間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在辦理竣工決算后移交給建設項目的接受單位,并按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
如果是判斷題應為“正確”的按照道理建設單位得管理該檔案,以防該工程年久維修之用,如果有保管期的約束,就把它移交當?shù)亍皺n案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