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18937133779
網 址:http://pomisthenewpink.com
郵 箱:zboao@qq.com
1998年,臺灣啟動了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成為數位典藏計劃的開端。2001年,典藏數位化專案計劃開始。2002年,數位典藏科技計劃啟動,并于2008年與數位學習科技計劃合并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劃。
10多年來,臺灣一直致力于將文化資產資源發(fā)展成為數位典藏,旨在將包括臺灣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在內的文化機構的珍貴典藏進行數字化,以呈現出臺灣文化的多樣性,從而促成數位內容與技術在研究、教育、文化與產業(yè)發(fā)展等多個領域內的發(fā)展,并為這種持續(xù)發(fā)展整合資源、建構體系、創(chuàng)作內容、孕育環(huán)境。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科技計劃采取由上而下的策略,為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2013年,開始由數位文化中心接收該計劃,統(tǒng)籌負責數位成果的研究、發(fā)展等。
在資源建設方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科技計劃現已成功建立起750個網站與資料庫,收納有520萬數位典藏物件,并全部通過典藏臺灣網站提供成果展示,為公眾提供開放的資源利用渠道。目前,資源主要來自4個方面:
一是文化資產與政府部門,
二是學術與研究機構組織,
三是民間組織或個人工作室,
四是公開的資源平臺。資源征集的方式則包括主動邀請、公開征求、群眾外包以及機構間合作等多種方式,資源的內容則涉及不同學科和領域的重要文化資產。
例如,臺灣大學典藏數位計劃中的數位資源就囊括了考古學、人類學、善本古籍、檔案、動物、植物、礦物、物理文物、醫(yī)學文物等各種藏品;國家電影資料館計劃中則可以檢索到電影、檔案、照片、海報等數位資源。
典藏臺灣聯合目錄則匯集了已經數位化的500多萬件藏品,每件皆是按照國際標準的元數據格式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和呈現??偟膩碇v,數位典藏的資源具有很重要的社會價值。數位典藏計劃會根據時代意義、學術價值、審美價值、稀缺性、重要性、代表性、瀕危狀況等準則對數位資源進行選擇。
在數位藏品的活化與轉換方面,目前臺灣已經發(fā)展了9種不同的典藏資源再利用模式,包括數位應用系統(tǒng)、數位教材、漫畫書、多媒體互動系統(tǒng)、電影、線上游戲、商品、應用軟件以及主題網站等多種類型。其他比較典型的數位資源再利用包括利用博物館的文物,以擬人化的方式拍攝具有戲劇情節(jié)的電影,制作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社會科學教材,或者與產業(yè)機構合作推出文創(chuàng)商品等等。
活化和轉換后的數位典藏資源的展現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6種:目錄展示、主題展示、在線相冊展示、時間軸展示、地圖展示和知識網絡形式的展示等。以目錄形式提供檢索和搜尋數位典藏藏品服務最為典型的是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網站,當查詢某個藏品時,該網站會顯示出該藏品的圖片檔案、后設資料、鏈接會員網站的信息、引用的咨詢以及圖像授權窗口的資訊等目錄性相關資訊,而通過某些鏈接可以進一步獲取原文或原作品的更為詳盡的資訊內容。主題展示的核心在于呈現藏品背后的故事。
在線相冊則主要應用網絡相冊來展示典藏圖片。而以時間軸展示典藏物件的歷史關系,可以拓展使用者感受藏品的視野。地圖展示以地圖的形式呈現藏品物件的采集、分布或遷徙的狀態(tài)。知識網絡展示則以知識組織階層的方式來體現藏品的分類。
實際上,在這些豐富的展示和利用的背后,是臺灣數位典藏計劃對數位基礎資源建設的長期支持與推進,而這些頂層設計與規(guī)劃對于整個計劃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規(guī)劃包括撰寫與出版各類型資料的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10年來持續(xù)提供每月一期的數位化專業(yè)培訓課程,規(guī)劃元數據的通用規(guī)格并提供相關規(guī)劃與建制服務,研發(fā)各種數位化核心技術等。此外,該計劃還積極鼓勵各種典藏機構通過公眾授權的模式,對數位典藏的利用進行規(guī)范,從而讓數位藏品能夠更加充分地向公眾開放,并為公眾提供檢索和利用。
數位典藏計劃中的數位化工作、資料庫建置、數位資源檢索與呈現需要的資訊科技與工程技術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后設資料與規(guī)格,二是核心技術。其中,后設資料的研發(fā)主要是制定數位內容的后設資料標準規(guī)范,以促進數位資源的流通和共享。后設資料工作小組陸續(xù)研發(fā)了一系列方法論、國際標準中文化、后設資料本地化等方法,并為各個計劃提供后設資料分析與服務。核心技術的研發(fā)方面,主要包含資料庫技術、語言處理技術、數位影音技術和數位權利管理技術等不同方面。
截至目前,數位典藏計劃已經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在社會文化、學術研究、產業(yè)經濟以及教育學習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價值。數位典藏針對不同社群,能夠通過多樣的傳播渠道來提高數位文化資產應用的空間,深化普及對社會的影響,并縮小不同區(qū)域、機構等在數位化方面的落差;該計劃憑借公眾授權機制,使數位典藏的成果成為學術公共資產,極大地推動了學術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研究資源的共享;在產業(yè)經濟方面,將數位化的典藏素材運用到商業(yè)價值鏈的資源轉換中,為數位藏品增加了商業(yè)附加值;而在教育學習方面,數位典藏的眾多成果被轉化成為符合小學課程架構的教材或高中教材,充分地融入課堂教學,對于終身學習的社會目標的達成意義重大。